我看书斋 > 古代言情 > [清穿]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> 第89章 正文完结
    第89章 第八十九章正文完结


    改土归流进行的很顺利,事实证明,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诱惑,土司们根本没那么硬气。


    云贵两省和安南、缅甸的贸易进行的如火如荼,茶叶和咖啡的价格越炒越高,鄂容安今年又亲自去了南掌和爪哇,签了好几笔大订单。


    就算土司们有本事不通过朝廷和南洋诸国进行贸易,在朝廷面前也没什么竞争力。


    更何况他们根本就没这个本事,藏地的喇嘛倒是愿意拉扯这些土司,可入藏的路那么难走,土司们根本赚不到钱。


    如果是以前倒还罢了,周围投降朝廷的寨子也很穷,这些大土司靠压榨百姓,劫掠商贾,还显得挺富裕。


    但眼睁睁看着投降朝廷的寨子赚的盆满钵满,来往商旅有朝廷的护军护送。大土司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。


    傅恒他们再拿新火器恐吓一番,大土司们一个个也陆续归降。


    朝廷需要派一些强硬的官员去云贵川盯着这些土司,驻军也必须是精锐。


    乾隆肯定是舍不得傅恒长期留在西南的,阿桂倒是可以多在那边盯几年。


    阿桂年纪轻轻升任四川巡抚,这个升官速度比原本历史上还要快。


    只可惜阿桂恐怕没机会回京参加永琏孩子的满月礼了。


    钮伦的婚礼在六月,乾隆再次打破规矩,亲临公主府,老父亲哭的稀里哗啦。


    永璜、永琏开始还一脸嫌弃,兄弟俩参加完宴席,从公主府离开时也忍不住鼻子发酸。


    自己结婚都没写出一句诗的永琏,竟然抹着眼泪接着汗阿玛的诗往下写,越写越难过,回到圆明园时,哭的眼睛都肿了。


    他本来还想去找汗阿玛回忆一下钮伦小时候的事儿,就听一向精力充沛的福晋有些虚弱地唤他,“永琏,我好难受。”


    二人私下里一直互相称呼对方名字,只有在外面,舒楠才会恭


    敬地唤他“王爷”。


    永琏闻言忙蹲到她面前仔细打量她的面色,是有几分苍白,“你躺躺,我这就让人去叫太医。”


    刚才还醉醺醺的人,一下子清醒了,一面叫人去传太医,一面让舒楠的丫鬟进来,扶她去躺下,又猜测是中暑了,倒了杯茶给她。


    谁知舒楠接过茶抿了一口,就忍不住干呕起来。


    永琏这下真的慌了,“肯定是中暑了。”


    舒楠:“应该不是。”


    “肯定是……今儿太热了,你又陪着钮伦跑来跑去,出了不少汗……哎呀,太医怎么还没来……”


    舒楠拉住在她眼前转圈圈的人,“我可能有了。”


    “啊?”


    太医很快赶到,给舒楠诊过脉后就跪下恭喜二人。


    永琏忙让人给赏,又亲自往九州清晏报信。


    为了速度快点,他一路骑着双轮车过去的。


    乾隆知道此事也大喜过望,“今天真是双喜临门!”


    乾隆当即要给园子里所有人赏赐,被永琏拦住了。毕竟大福晋怀孕的时候没这么做。


    乾隆:“……朕就是考验考验你,看看你有没有得意忘形。”


    永琏:……呵呵


    乾隆亲自去给太后报喜,永琏则有骑着车去了长春仙馆。


    皇后得知此事也很高兴,但想到舒楠这段时间为了钮伦的婚礼忙前忙后,怕她累着,赶紧叫太医来询问舒楠的情况。听说胎相很稳,这才放心。


    皇后又拉着永琏叮嘱一番,就让他回去陪福晋。


    舒楠表现的却很平静,甚至眉宇间有几分忧色。


    永琏就柔声问:“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?”


    舒楠摇摇头,跟永琏说了自己的担忧,“孕妇是不好去参加婚礼的,我这样会不会冲撞了公主。”她有些懊恼,“我应该早点请太医的,只是前几日太忙,就把这事儿给忘了。”


    大福晋的产期就在下个月,自然没去参加婚礼。宗室中也有几名夫人因为怀孕没有出席。


    永琏心疼死了,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忌讳。


    他抱住自家媳妇儿,“这都是无稽之谈,不可信。汗阿玛、额娘都很高兴,妹妹更不会在乎了,说不定她还想沾沾咱们得喜气呢。”


    至于其他人,都是看皇上脸色的,乾隆不在乎,就没人会提这件事。


    舒楠担心的就是皇上忌讳,皇上非常重礼,又格外宠爱公主,万一……


    “汗阿玛对这种事的态度一向是他想信就信,不想信就不信,你看他对额尔赫的态度就知道了。”残疾和佛手就在乾隆一句话的事儿。


    永琏说着摸摸她小腹,“他要敢因为这事儿怪你,额娘第一个不乐意,额娘刚才还说,你这几日受累了,让我这两天帮你分担一些院子里的事儿,不能让你劳神。”


    舒楠听他这么说,才放下心来。


    乾隆和皇后都沉浸在喜悦中,过了好几天乾隆才想起来舒楠去参加钮伦的婚礼了。


    他不但没忌讳这事儿,还觉得老二两口子不容易,为了妹妹的婚礼,忙得连这么大的事儿都忽略了。


    舒楠怀孕反应有些严重,吃不下东西,整个人眼看着瘦了一圈。


    永琏满心都惦记着福晋,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陪着她。


    乾隆都不好意思叫他帮忙了。于是永琏又清闲下来,除了负责制造局的事,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陪媳妇。


    大福晋在七月生下个男孩,乾隆亲自赐名“棉德”。


    这是皇长孙,乾隆和皇后都十分欢喜,太后对重孙更是稀罕的不行。


    满月礼办得很隆重,只有永璜院子里的人知道,这孩子有多难养。


    这日永琏早起去制造局,遇见顶着两个黑眼圈的永璜,他正要上前关心两句。就听永璜伸出两根手指,“两个,不能更多了。”


    永琏:“???”


    永璜道:“我跟福晋商量好了,只要俩孩子,再多一个我们俩都受不了。”


    永璜睡眠本来就不好,自从有了这个小祖宗,他就没睡过一次好觉。


    “这种感觉顶多再体会一次。”永璜痛苦道。


    永琏就安慰大哥,也就头几个月,“如果你和大嫂实在受不住,就让奶娘带着孩子住厢房。”


    永璜闻言,却皱起眉,“那怎么行?万一奶娘没看好孩子,我们都不知道。”


    永琏:“……”


    永琏当时就在想,等他们的孩子出生了,如果闹人,就让奶娘带着住厢房,他才不会让小孩影响自己和福晋睡觉。


    永璜现在除了要负责翻书房的事务,还兼任《大清会典》副总裁官。


    张廷玉是总裁官之一,但这老头是挂名,真正干活的都是下面的人。


    永璜偶尔为了会典的事儿去找张廷玉,发现老头走路颤颤巍巍,说话也有点颠三倒四了。就忍不住跟永琏嘀咕:“张廷玉这个身体状态,真怕他哪天在军机处值房内作古。”


    永琏叹气,“他给汗阿玛上过好几次乞骸骨的折子,汗阿玛都没同意。”


    但真的该退了,现在老头平日都要儿子张若澄在旁搀扶。


    “怪可怜的。”永璜道:“就怕他哪天糊里糊涂做个错误的决定,晚节不保。”


    永琏心说原本历史上这老头确实晚节不保,差点丢了配享太庙的殊荣,说起来这事儿还和大哥有点关系。


    不过现在很多事都变了,悲剧应该不会重演。


    秋天的时候,张廷玉偶感风寒,在家休养了几天,乾隆还派永琏亲自去探望,永琏回来就和汗阿玛说:“同意他老人家告老回乡吧,看他这样子真的干不动了。”


    “他退下来了,该让谁接替首席军机?”乾隆看向永琏。


    永琏摇头,“我不知道啊!”这不是汗阿玛要考虑的问题吗?干嘛问他。


    乾隆:“……”他还以为永琏会推海望、舒赫德或者傅恒,结果这小子来句不知道……


    “再让他撑几个月,等你小舅回来。”乾隆道。


    永琏震惊,“您让小舅接替张廷玉?不行不行,小舅太年轻了。”


    乾隆一巴掌拍永琏脑袋上,“你这小子故意找茬是吧?张廷玉太老,傅恒又太年轻,滚滚滚,这件事轮不到你做主!”


    永琏:“……”


    乾隆把臭小子赶走,一个人在屋里踱了几步,不管是这小子真没私心,还是城府深,在他跟前演戏,刚才的表现他都很满意。


    傅恒在年前回到京城述职,乾隆以改土归流有功为由,将他升任为正一品保和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。


    张廷玉也适时提出致仕,乾隆先拒绝了一次,张廷玉继续上奏,乾隆又拒绝,过完年,张廷玉第三次上奏,乾隆才勉强同意,还赏赐了五百两银子,让张廷玉作为回乡的盘缠。


    张廷玉松口气,终于平平安安的退下来了。


    但他还惦记着先帝的承诺,允许他配享太庙。


    老爷子就想去找皇上再要句准话,正好永琏来军机处和官员们商议过两天去天津试验蒸汽船的事儿。


    张廷玉灵机一动,皇上喜怒难测,自己去问他,万一把人惹烦了反倒不好,不如委婉地跟二阿哥提一提。到时候让二阿哥帮忙提醒皇上。


    但军机处人多嘴杂,不是说话的地方。又不好直接邀请二阿哥去他家。


    张廷玉想了想,便去制造局找永琏,想买一辆车。


    张家本来就是耕读世家,资产丰厚,哪怕张英、张廷玉等人为官清廉,家里凑一凑还是拿的出十万两的。


    永琏还很体恤老臣,打个八折,给八万两就行。


    因为张廷玉是要回安徽桐城的,从京城提车还要一路开回去,万一坏在路上倒是麻烦。


    永琏就说让张廷玉直接去江南制造局提车。


    说完正事,张廷玉才期期艾艾地说起配享太庙的事儿。


    永琏不等他说完,就忙道:“您放心,汗阿玛记着呢,若是到时候他忘了,我会提醒他的,这是皇玛法的遗愿,您又兢兢业业这么多年,没犯过什么错,我们怎么能出尔反尔呢,真要那样,皇家信誉何在?”


    有二阿哥这句保证,张廷玉松口气,就算皇上出尔反尔,二阿哥继位后,也一定会恢复自己配享太庙的资格的。


    永琏又提醒他,“您可千万别在汗阿玛跟前叨叨这事儿了,说多了他嫌烦。又要找你们家麻烦。”


    张廷玉连连点头,就觉得二阿哥真是个实在的孩子,说话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怪不得海望等人都喜欢跟他亲近。


    张廷玉下午来找永琏,乾隆晚上就知道了。次日永琏去请安时,他就随口问了句:“听说张廷玉想买车?”


    永琏点头,“老爷子想要一台黑色的,我让他去江南制造局提车。”


    乾隆哼了声:“这可真是荣归故里啊!”


    “干了一辈子,伺候了三代帝王,老了显摆显摆也是应该的。”永琏笑。


    “你不了解他,他最在乎的不是这个。”乾隆道:“他现在满脑


    子想的都是配享太庙。”


    永琏道:“这是皇玛法定好的事儿,他有什么可想的,难道咱们还能出尔反尔不成?”


    “那是自然,汗阿玛的意思,朕岂肯违逆?”


    永琏开春要去天津试验蒸汽船,顺便检阅水师。


    乾隆本来也想去,但傅恒刚接任首席军机,乾隆怕有人不服,闹出什么幺蛾子,还得他坐镇京城。


    永琏临行前把院子里上上下下交代一遍,让他们照顾好舒楠。


    “你就放心吧,不过四五天时间。”舒楠都被他唠叨烦了。


    永琏道:“有什么不舒服,就去告诉额娘和大嫂。千万别在逞强去畅春园请安了,皇玛嬷不在乎这些虚礼。”


    前几天,舒楠和大福晋一起去畅春园给太后请安,太后见她脚肿着还去,心疼得不行。把永琏叫去念叨了一番。


    “如今天冷,福晋身子又重,穿得厚更不方便,何必再过来。你们真不会心疼人。”


    太后教训完永琏,又跟乾隆和皇后说了,免了舒楠请安,万一路上有没清理干净的冰雪,滑倒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。


    乾隆见太后都这么说了,赶紧答应下来。


    舒楠要的就是皇上点头。


    虽然永琏一再劝舒楠自在一些,但上面有两位极重礼节的长辈,刮风下雨皇上都去给太后请安,皇后更是谨慎,礼节上一点都挑不出错。


    只有乾隆亲自发话了,舒楠才能安心休养。


    永琏不喜欢搞大排场,提前通知天津的官员,别整花里胡哨的,拿出真本事。


    负责操练天津水师的是永琏的表舅保祝,此人操练兵丁那是真下功夫,他身先士卒,下面的兵丁也不好意思太糊弄。


    永琏没想到这人直接来了场水上作战演习,永琏和制造局、兵部的一些官员拿着望远镜看得十分仔细。


    保祝还在旁解释,这次演习的灵感就来源于弘晈,他又增加了点难度,毕竟敌人也是要进步的。


    永琏可太满意了,然而保祝身体很不好,演习结束后,他就病倒了,次日永琏试行蒸汽船,他都没能参加。


    永琏直接让人回京给表舅请太医,在他看来,这位舅舅绝对是难得的军事人才,必须要珍惜。


    他还让回京之人给乾隆带了封奏折,这是永琏头一回给人请功。


    乾隆看完第一反应是,这折子不能让傅恒看,他要是知道永琏放着亲舅舅不提拔,对保祝大加赞赏,心里肯定不是滋味。


    不过乾隆还是给保祝升官,又加封太子太保衔,并派两名太医去给他看病。


    蒸汽船试行也很顺利,岸上众人来不及感慨,都忙着测算速度,观察水位。


    永琏让制造局制造了不同大小的蒸汽船,有的更适合运送货物,有的是给乾隆南巡准备的,有的则更适合远航。今年年底,会派遣一些兵丁乘坐蒸汽船去利未亚。


    永琏忙完天津之事就立刻回京,他写了一份厚厚的折子给乾隆。


    随着蒸汽船的出现,海外贸易也将进入新时代,四口通商远远不够,而且因为现在的四个口岸都在南方,逐渐会出现南北发展不均的现象,为了弥补这一点,朝廷可以在大连开设通商口岸,主要负责与朝鲜、东营等国的贸易,也可以带动关外发展。


    永琏也在奏折里把在关外设立口岸会出现的问题列了出来,但不能因噎废食,必须直面挑战。


    正好张廷玉来辞行,乾隆就把奏折给他看,“别说你跟不上时代,就是朕,如今也没了永琏这股子朝气。”


    张廷玉看完奏折,心中暗暗庆幸自己撤得及时,这么难办的事儿,让傅恒那小子头疼去。他笑眯眯道:“正因有皇上在,王爷才敢提出如此具有挑战的想法。”


    乾隆闻言哼了声,这小子看似长大了,其实还是在依赖他,他纵容又无奈地笑起来,“罢了,趁着朕还不糊涂,能给他兜底,随他去折腾吧。”